背景 作为一个长期坚持养(zuo)生(yao)的伪专业人士,总是致力于个体健康乐此不疲,曾、并仍幻想以一己之力而推动人类寿命的整体跨跃,实现物种与自然的超长期合作与共融。是不是有点那啥超融合的意思了,看起来只要方法得当,像吸星大法和九阴九阳这种神功,倒是可以人人都能修得。当然,IT界的超融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概念,为什么说它了不起呢,因为花开在云里,终究不是凡间之物。好像啥都可以干,又好像啥都干不好。听讲PPT的说,好像啥都能干好,但凡上点关键业务,又好像啥都干不了。不对,说超融合,怎么融到信创了🤫。我这个心怀跨越星际梦想的理科生哎,脑子就是喜欢跃迁啊、跃进啊这些看起来很IBM,实际确很华为的词。What?我说华为大跃进,非也,我只是说这些大厂在时代变迁中,为国家和民族储备了数量可观的人民和币。有这些国之骄傲为尔等撑腰,我们在三寸话筒后面饶舌谴责的时候应该可以更加强烈些了。 本来想说说血糖仪的背景,怎么顺拐就谈到国家大事了呢。我辈自有我辈的爱国之心,借用老师们的一句话,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年轻的时候觉得,我们要纯粹到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直到给我们这个秦OS1.0跑了个nmon才发现,系统给你推送的可是一片沙漠啊。历史上试图给这个OS升级的大佬们,像中山先生这些先贤,也不过是修修补补,给打了一个又一个补丁。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一个系统,就系统本身来说,升级迭代并不难,难的是下挂或衍生的子系统,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有一损俱损的架势。而对于我们这个红楼一样的体系,有许多做不到的事,不是因为那些怀着激情人失去了理想,而是那些冷漠的人似乎生来冷漠,那些生来冷漠的人偏偏是我们这些生生不息、以肉身更替铸造登山路,成就了历史巅峰的平凡大众。 一个小小的仪器也是针针见血,没想到区区雅培也烘托出了时代和江山。 外观(多图预警) 包装清单 传感器 注射器 说明书 图示 未开封 开封后注射器(图下)和传感器套件(图上) 注射器上弦后(注射前最终状态) 使用说明 说明书有详细介绍,不需要额外的视频指导或者其它辅助。 关于注射部位 截止记忆时间,唯一官方认可的区域为人体大臂外侧靠里,也就是俗称的拜拜肉。因为有探针需要埋在皮下,如果是没有脂肪的部位(比如小臂,这个比如不太恰当,貌似还有好多五大三粗的受苦兄弟姐妹,冒犯了),日常生活中传感器晃动时,会有种被划伤的痛觉。 (某东详请页截图,侵删。) QA 划重点(人类的好奇都在下面) Q1:注射疼不疼? A2:吊针都打过吧,就这个程度。建议没有做好心理建设之前,不要好奇注射器里面的钢针有多长。 Q2:注射期内会不会发炎,或者其它症状? A2:会有异物感,伴随14天有效期内一直存在。这倒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有骑行的需求,被颠了之后,有刺痛(文末献上传感器取下后的图片,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一目了然),还有就是睡觉的时候被压到也会有疼痛感。估计想要真正的无感,得等皮下这种方式被颠覆之后才可以。关于会不会发炎,估计和体质有关系,像我这种真武神体,还有阁下的至阳神体,都没有啥子问题。回到问题1,胳膊胖一点的瘦子会有优势(胖一点的胖子感觉可能会够不到自己的拜拜肉,请胖友私信告诉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毕竟是皮下注射,脂肪厚一点,感觉小一点。 Q3: 数据怎么管理? A3:有专用的APP可以下载,或者购买简单的读取设备。手机有NFC就可以用APP扫描数据(不过听说独立设备的曲线更好看)。注意:如果打算用专用设备和手机APP同时读数据,请一定先用设备扫描激活传感器,之后再用手机APP扫描绑定,其它任何步骤都会导致传感器只绑定了手机而专用设备无法连接。 Q4: 能不能同步健康类平台? A4: Apple Health不可以,只能App读取数据后手动添加数据点,如果要看趋势图,还得原生软件或者专用设备(有三方APP做了同步,不过是VIP付费功能,价格嘛,差不多半个传感器/年)。安卓没有测试,此处不涉及。好像是每5分钟还是3分钟一个采样点,手机扫描只是把传感器的数据取下来。只要传感器没有异常,曲线都是连续的,不存在忘采数据的情况。 Q5: 使用中有没有其它问题? A5: 如果注射位置不当(手法很难出纰漏,摁一下就是全部操作),会造成传感器皮下吸管(你没有看错,这玩意有个小管管插在肉里边的)弯折,可能会取不到数据。被强行拉扯移位的,也会有此种现象。不过想想为什么有效期只有14天,估计一顿大数据之后得出结论,14天内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最小吧。不过雅培的售后也还不错,有问题联系客服,在一顿大厂般的流程过后,换新率都很高。 Q6: 注射完成后会不会掉落或者出血不止? 如果不是止不住血的那种体质,几乎看不到出血。注射完成后,客服会建议在传感器边缘做一些按压,保证胶皮牢牢粘在皮肤上。不过说回来,粘性和易取下往往是成反相关的。也就是说,有效期后,取下传感器的时候,得扯得用力一些。对,就是扯蛋的时候用的那种力。 为什么需要持续观测的血糖仪 关于一件新东西为什么要用,通常来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交叉生活方式的其它人推荐或者科普,二是好奇心使然。一般人对于血糖的认知仅限于觉得数值低了会眼前发黑,却不知血糖高也会引起头晕,并不局限于高血压。而糖耐和抵抗,I型和II型,也是被大众所不很了解的。我们用各种APP和设备监测人体重要的数值,并不是为了高尚到给医疗和大数据做贡献,也不是无聊到强迫自己做一些无关紧要的统计,而是要通过一些趋势和对照发现自身的异常和漏习。 人之所以寿命比一般生物更长久(杠精王八除外),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医疗地逐年进步,而不是形而上的讲究随心随性(当然,随心随性也很潇洒)。科学自有科学的道理,哲学也自有哲学的困境。 说到底,你我之间,虽隔着一方天地,却已是两个世界。 用过后的传感器(图有毒,慎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