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肙

当你不能够再拥有,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Author: norvyn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遭受大地震和海啸后发生严重核事故,导致核燃料熔化,紧急注水冷却同时产生大量受污染水。这些水经处理后,仍含有难以去除的三氚。面对持续增加的处理水,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TEPCO)提议将其稀释后排放至太平洋。此计划引发广泛争议,环保组织、邻国及渔业团体担忧可能对海洋生态和海产品安全造成影响。为缓解担忧,政府与TEPCO承诺采取严格监测,确保排放安全、透明并符合国际标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参与审查,提供技术支持。尽管如此,各方对排放计划的看法依旧分歧。 作为全过程不参于,却又时时关注切身利益的国人,在面对如规模的难题时,涌现出了三种不同的心理表现。 当日本核电站公布排放核废水的时候,坊间谣传碘盐可以有效阻止核辐射,这时候作为个人,如果不假思考,盲目信奉这种观念而去大量抢购食盐,这是“瀑布效应”; 如果这个个体是一个科学家,对碘盐是否对核废水有效果有非常清晰地认识,但是当周围的人都在抢购,于是也不再对邻居多废口舌,试图作出科学的解释,而是加入了抢购的大军,这是“从众心理”; 当抢购的热潮逐渐冷却下来,作为从众的科学家,明显意识到自己当初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在已经抢购了食盐的事实情况下,不得不“认知失调”,强迫自己接受“碘盐”应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核废水污染,只是现今的科学还无法解释的观点;对于在“瀑布效应”中盲从的那些个体,在面对自己抢得的一堆食盐,试图说服自己,核废水污染已经漫延开来,政府出于防止混乱而不作解释,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己相信这一次抢购并不是冲动,而是自己神秘第六感的成功出击,这也是“认知失调”。 三种概念 瀑布效应 瀑布效应指的是在个体决策过程中,当个体观察到前面的人做出相同的选择时,不管自己的信息或判断如何,也跟随做出相同的选择的现象。这种效应常出现在信息不完全透明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认为群体的行为反映了某种不为己知的信息,因此决定“跟随群体”而非依赖自身的独立评估。瀑布效应强调了社会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以及这种信息如何导致群体行为的快速传播,即使这些行为最终可能基于不准确或误导的初步判断。 在场景中,那些盲目抢购碘盐的个体正是在面对新情况(核废水排放),缺乏充分信息的情况下,盲从群体中的行为。他们没有进行自我思考,而是依赖于群体的行为来做出决定,这符合瀑布效应的特征。“瀑布效应”通常用来形容信息或行为在个体之间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在缺乏足够信息或对某一信息的过度反应情况下。在上述的例子中,人们基于未经验证的信息(碘盐可以有效阻止核辐射)开始大量抢购食盐,这种现象反映了信息传播的连锁效应和个体在不确定性情境下的应对行为。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受到明显的群体压力影响,也可能是由于个体对于被接纳和认同的内在需求。从众可以分为几种不同形式,包括顺从(外在行为的改变而内心不一致)、内化(真正接受群体的观点)和识别(基于对某个群体成员的认同)。从众心理揭示了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决策的深刻影响。 与之相反,那个科学家虽然了解碘盐并不是有效对抗核辐射的方法,但由于周围群体的行为,也加入了抢购的队伍。尽管他有清晰的认识,但出于社会压力、道德或情感需求,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转而跟随大众。个体在群体影响下,为了获得认同或避免被排斥而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动。即便个体持有不同的见解或信息,也可能会屈从于群体压力,采取与自己原本判断不一致的行动。即便科学家本人对碘盐对抗核废水的效用持怀疑态度,但在看到大众普遍行为时,也选择加入抢购,体现了从众心理的影响。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由莱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于1957年提出,描述的是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彼此冲突的认知(例如,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不适感。个体为了减少这种不适感,会努力减少这些认知之间的冲突,通过改变信念、调整态度或改变行为等方式来恢复内心的一致性和和谐。认知失调理论强调了个体追求心理一致性的需要,以及为达成这一目标所采取的自我调整过程。 无论是从众的科学家还是瀑布效应中的个体,他们在行动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内在的认知存在矛盾,但为了减轻不适,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改变认知来使其与行为保持一致,即通过接受一种解释或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经历心理不适,为了减少这种不适感,个体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信念或找到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群众,在事后都可能经历认知失调,他们可能会寻找或创造新的理由来证明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即便这种理由可能与事实不符。 三个区别 总体来说,瀑布效应强调了在群体中信息传播和行为模仿的现象,从众心理描述了个体受到社会群体影响而改变自己行为或态度的情况,而认知失调则涉及到个体内部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以及为了保持一致性而采取的行为。虽然瀑布效应、从众心理和认知失调都涉及到个体在面对外部压力或内部认知矛盾时的行为或思维反应,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源于相同的根本原因。 认知失调是这三者中唯一直接指向个体内部认知矛盾的概念。它强调了个体在意识到认知矛盾时所感受到的不适,以及为了减轻这种不适而采取的行为。认知失调的存在可以解释一些从众心理和瀑布效应的情况,但并不是它们的唯一解释。 瀑布效应更侧重于群体中信息传播和行为模仿的现象。在瀑布效应中,个体受到群体中他人行为或观点的影响,而不是基于自身的认知矛盾。这种影响可能导致信息扭曲和群体一致性的出现,但不一定涉及到个体内部认知的矛盾。 从众心理则更强调了个体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行为模仿和态度调整。虽然从众心理的存在可能受到认知不一致的影响,但它主要关注个体为了获得社会认同感或避免排斥而选择与群体一致的情况,而不一定是为了减轻内部认知矛盾。 因此,虽然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有联系,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也并不完全源于相同的根本原因。认知失调可能是这些现象的一个可能因素,但它们也可能受到其他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两个问题 瀑布效应和从众心理都讲个人放弃自我融入大众,如何区别这两种心理效应? 瀑布效应和从众心理都涉及到个体放弃自我,融入群体或大众的行为,但它们在实质上有一些区别: 瀑布效应: 瀑布效应通常指的是在面对不确定情境时,个体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行为或观点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 这种效应的特点在于,个体可能没有充分的信息或思考时间,而是根据群体中已有的行为或观点做出决定,因为他们认为群体可能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或知识。 瀑布效应通常出现在新颖或模糊的情境下,个体更容易受到群体中的第一个人或多数人的影响。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受到社会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的现象。个体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期望。 从众心理通常更加强调个体受到群体压力和社会规范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根据群体中已有的行为或观点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与瀑布效应不同,从众心理可能在更多情况下发生,无论是面对新情境还是熟悉情境。个体可能出于避免社会排斥、获得认同感或减轻内部焦虑的动机而选择从众。 因此,虽然瀑布效应和从众心理都涉及到个体放弃自我,融入大众的行为,但它们的发生原因、背后的动机以及情境可能不同。 瀑布效应是在面对新情况或新信息时,个体倾向于盲从群体中最先采取行动或表达观点的人,而放弃自我思考。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缺乏足够的信息或思考时间,因此选择依赖于群体,而不是独立思考。 从众心理更多地强调个体在已经作出自我判断的情况下,为了融入群体或满足道德、情感等需求而放弃自己的观点。这可能发生在任何情境下,不仅限于新情况或新信息的出现,而且个体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出于各种原因,选择跟随大众的观点或行为。 长期“从众”,是否也能造成个人的“认知失调”? 是的,长期的从众行为可能会导致个体出现认知失调的情况。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内部存在着矛盾的认知元素,例如相互冲突的信念、态度或行为。长期的从众可能会与个体的内在价值观或真实想法产生冲突,从而导致认知失调的出现。 例如,一个个体可能长期从众,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群体的期望,即使这与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内在的价值观念存在不一致,导致认知上的不适或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会经历认知失调,即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内在认知之间存在矛盾。为了减轻这种不适,个体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重新评估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观点,或寻求与群体观点更一致的方式。 因此,长期的从众行为可能会对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导致认知失调的出现。 一个方法 如何用谷歌网页排名算法修正瀑布效应 谷歌的网页排名算法,特指PageRank算法,是基于网页之间相互链接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网页的重要性和排名的。尽管这一算法最初是设计用来提升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和质量,但其核心理念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应对和修正瀑布效应。 瀑布效应在信息传播中表现为基于错误或未经证实信息的连锁反应,这通常导致恐慌购买、谣言扩散或社会不安。以下是一些受到谷歌网页排名算法启发的策略,可以帮助修正瀑布效应: 增加权威信息源的可见性: 类似于PageRank通过识别和提升权威网页的排名,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权威信息源(如官方公共卫生机构、知名科学家和研究机构)的可见性来对抗瀑布效应。这意味着在信息传播的平台上优先推广这些来源的信息,使之更容易被公众接触和识别。 链接质量而非数量: PageRank算法考虑的不仅是链接的数量,还有链接来源的质量。应用到修正瀑布效应上,这意味着在评估信息时,应该更注重信息来源的质量而非仅仅是信息量。促进质量高的信息更广泛地被传播,可以帮助减轻基于误导信息的决策。 增强跨领域链接: 在PageRank中,一个页面的排名可以通过从其他高权威页面获得的链接得到提升。类似地,在信息传播中,可以通过增强跨领域的信息共享和链接(例如,让公共卫生信息在非医疗领域的平台上被广泛讨论和引用)来提升正确信息的传播效率和覆盖范围。 动态调整信息的传播权重: 谷歌不断调整其算法以应对操纵排名的尝试,这意味着信息传播机制也需要不断地根据实时反馈调整哪些信息应被优先传播。例如,通过监测谣言和错误信息的传播路径,动态调整算法以降低这些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鼓励多样性和批判性思维: 谷歌算法的一个目标是提供多样化的搜索结果。在应对瀑布效应时,鼓励公众接触和考虑多种信息源,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减少盲目跟随。 通过借鉴谷歌网页排名算法的原则,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瀑布效应,促进健康的信息环境,减少基于未经证实信息的集体行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

前言 最近办公环境没有无线网,只能拿手机热点来凑合一下,没想到短短2天时间,居然用完了原本套餐中的20G。本来以为是电脑平台网页内容比较丰富,一些广告和预加载的视频消耗了绝大多数流量。 可是,当新办理的3天10G流量包又被耗尽后,终于还是忍不住穷人的好奇心,本着栽都栽了,总得知道谁挖了坑的原则,就想着打开活动监视器瞅一眼有没有嫌疑人,也好沷一盆狗血过去以解心头之恨。 诶,你说就巧了,刚出手就逮住一个不怀好意的进程,“nsurlsessiond”,肉眼可见不到1分钟发了20M的包。 好在春意惭浓之际,咱也没有荒废手脚工夫,学了一套叫PDCA的内功心法,正好就拿来审一审这偷包的小贼。 目录 概述 关于PDCA模型 关键词 目的 展开说说 Plan·计划 可用的模型(GPT献计) 计划之后的结论(节点1) Do·执行 执行过程中可参考的原则(GPT) 执行及记录(节点2) Check·检查 检查阶段中的原则或方法(GPT) 对关键步骤1进行检查评估(节点3) Act·行动 关于Do和Act两个阶段的区别讨论(GPT) 复盘后的重新执行 第一轮PDCA结果 PDCA整体循环结构 阶段性结论 但是 PDCA循环2 总结 后记 概述 利用PDCA管理模型实践关停macOS后台流量杀手的道与术。 关于PDCA模型 关键词 管理方法 持续改进 四个阶段 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检查) Act(行动) 目的 旨在帮助组织和个人通过循环性的过程,持续改进其业务、流程和产品。 展开说说 Plan·计划 形成一个初步的计划,并将此计划拆分成可具体执行的动作。 可用的模型(GPT献计) SMART目标: SMART目标是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相关(Relevant)和有时限(Time-bound)的目标。通过设定SMART目标,可以确保目标清晰明确,有助于提高执行的可行性。 SWOT分析: SWOT分析是评估组织或项目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识别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帮助确定改进的重点和方向。 5W1H分析: 5W1H分析涉及回答一系列问题: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为什么(Why)、如何(How)和在哪里(Where)。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鱼骨图(Ishikawa图): 鱼骨图是一种问题分析工具,也称为因果图或Ishikawa图。它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因素,包括人员、方法、机器、材料、环境和测量等,帮助识别根本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

GPFS集群配置 1. 安装配置Net-SNMP 1.1 用yum命令安装软件包 yum install -y net-snmp 1.2 添加GPFS需要的共享库链接 libnetsnmpagent.so -- from Net-SNMP libnetsnmphelpers.so -- from Net-SNMP libnetsnmpmibs.so -- from Net-SNMP libnetsnmp.so -- from Net-SNMP libwrap.so -- from TCP Wrappers libcrypto.so -- from OpenSSL 这些文件通常在目录/lib64或者/usr/lib64或者/usr/local/lib64中,以libnetsnmpmibs.so为例说明: cd /usr/lib64 ln -s libnetsnmpmibs.so.5.1.2 libnetsnmpmibs.so # the version number could be different depends on your own environment […]